韩国“N号房”性侵事件还未停息,又一性侵案件的发生震惊全网。4月8日,《南风窗》一则《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4月9日夜间,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发布案情通报,称鲍某某涉嫌性侵养女案侦查工作仍在进行中。后该事件不断发酵,受到各方人士关注。4月11 日,烟台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已组成工作专班,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调查。4月13日,最高检、公安部派出了联合督导组赶赴山东对该案办理工作进行督导。
一、性侵犯及性骚扰案件数据梳理
性侵包括但不限于强奸和猥亵,《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有专门针对性条款,但女性如何真正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值得思考。基于性犯罪对女性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隐案率高、报案率低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难题。
至于性侵女童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2013-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从2013年的125起上升到2018年的317起,人数超过750人。其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718人,占比95.74%。相当于几乎每天都会曝光一起性侵儿童新闻,有两名女童遭遇性侵害。而这一数字仅是实际发生的冰山一角,研究认为儿童性侵隐案率为1:7,即公开的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有七起案件的发生不为人知。
相比性侵害,性骚扰的问题更泛化、更常见,而且构成了对性侵害的直接诱导。据人民大学性社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近50%的女性遭受过性骚扰,主要性骚扰的行为有语言攻击、在对方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身体接触、暴露癖、偷窥以及电话骚扰等。广州性别中心也曾根据6592份数据样本发布过一份《中国高校大学生性骚扰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近52%的女性受访者承认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于此相对的是半数女性在事后都选择沉默忍耐,仅2.7%的女生选择报告校方等管理部门,1.2%的女生选择了报警。
二、性侵案件立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在惩处性侵犯罪时往往会出现“漏斗效应”,难以准确定罪量刑,但这绝非是司法机关办案能力的欠缺或是作案人手段有多高明,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社会对于性侵被害人的道德审判一直影响着受害人的心理,迫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多方压力,担心遭遇外界的谴责与非议而影响其正常生活,不愿、不敢报案或者不愿提供、不及时提供相关被害证据,导致司法机关难以确切认定案件事实。
2、除去被害人自身的沉默,证据保护意识的缺失更是被害人难以用法律有效维权的主要原因。如果被害人不是在第一时间报案和留存证据,或是因为被侵犯时的无助和慌张导致第一反应是销毁证据,或是因为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在事发一段时间后再去报案,都将导致直接有效的证据的缺失。
3、对女童的权利保护则更为艰难。同鲍某明案一样,假设《南风窗》所披露信息为真,女童一直处于相对封闭、孤立无援的弱势地位。长期的精神控制以及性教育的缺失可能导致女童无法意识到自己已受到侵害。而当女童意识觉醒开始寻求法律保护时,往往又会面临证据缺失或证据矛盾的困境。且由于生理和认知方面的不成熟、语言表达的局限,加之多数案件没有目击证人,使得被害人陈述难以被查证。
三、性侵案后报案十大注意要点
我们深知性侵案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位被侵犯的女性做到以下建议的每一个步骤,但以下是我们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总结所归纳的十大注意要点,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女性遭遇性侵后立案难的问题。
1、切勿冲澡擦拭,包括下体以及可能沾染了对方唾液、体液的皮肤等。
2、不要整理房间,不要丢弃东西,保留好内裤、床单、衣物、毛巾、安全套等物证,有伤痕的要及时拍照,有条件的要提供音频、视频。
3、就近求助,如服务员、保安、前台等工作人员,尽快将自己暴露在监控下。
4、消除贞节顾虑,第一时间报警,延误时间越长,立案困难越大。没有电话报警条件的,可以编辑报警内容发送到12110+区号后三位即可实现短信报警。
5、未成年受害人制作询问笔录时,应当有法定代理人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代表以及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6、检查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或医师进行,展示伤痕要全面,包括抓伤、淤伤等。
7、如是熟人作案,请不要删除之前的聊天记录,如在聊天记录中有拒绝对方或表示反感的记录应主动出示。
8、事后不要为了获取证据再与行为人套话,或在事件发生后大吵大闹、扬言报复。如必须联系对方时,请做好通话录音。
非立案前,不建议私下主动与行为人协商赔偿,不轻易接受对方的赠予或赔偿,有赔偿需求的应尽量在立案后通过第三人或调解机构协商赔偿事项。
切勿作出虚假陈述,轻则可能致使自己说法真实性降低而导致立案困难,重则可能承担诬告陷害的刑事责任。
四、结语
性侵案件过去存在,现在正在发生,将来也可能会继续出现。可怕的不只是性侵行为本身,更是女性受到侵犯后难以维权的困境。我们希望所有女性都能远离性侵,但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如果受到伤害,请勇敢的、正确的通过法律和制度保护自己,让为恶者受到应有惩罚。
浙江新鉴君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Copyright www.wjjlaw.cn © 2012-2015 杭州市萧山区博学路618号萧山科创中心C号楼(3号楼)10层 浙ICP备13030320号-1